项目类别 规划 编号 苏州市 市 昆山 区
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
科 研 课 题 申 报 书
课 题 名 称 小组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 徐庆华
课题所在单位 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校
填 表 日 期 二0一六年九月十八日
苏州市教育学会制
一、基本情况
课题负责人基本情况 | |||||||||||||
姓 名 |
徐庆华 |
年 龄 |
42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
行政职务 |
校长 |
专业职务 |
中小学高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教育管理 | ||||||||
联系电话 |
(办)0512-57421078
(手机)13912677835 |
电子邮箱 |
641522979@qq.com | ||||||||||
通讯地址 |
昆山市张浦镇南港街道望江路173号南港中心小学校 |
邮编 |
215326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 |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职务 职称 |
专 长 |
工 作 单 位 | ||||||||
许国忠 |
男 |
36 |
副校长 一级 |
教学管理 |
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校 | ||||||||
金 刚 |
男 |
41 |
副校长 一级 |
语文教学 |
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校 | ||||||||
梁丽萍 |
女 |
37 |
教导副主任 一级 |
英语教学 |
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校 | ||||||||
倪珍燕 |
女 |
30 |
德育副主任 一级 |
英语教学 |
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校 | ||||||||
支文明 |
男 |
46 |
教科主任 一级 |
教学科研 |
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校 | ||||||||
徐 伟 |
男 |
39 |
总务副主任 一级 |
英语教学 |
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校 | ||||||||
朱惠民 |
男 |
52 |
教技主任 一级 |
教学技术 |
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校 | ||||||||
周政龙 |
男 |
47 |
德育主任 一级 |
数学教学 |
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题论证
1、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心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宝贵的教育资源的。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小组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种方式既能发掘个人潜能,又能培养团体合作的精神。 “小组学习的实效性”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通过小组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应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学生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他们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利于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使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总结和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改变了以往小组学习的形式,以往的小组学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小组学习模式的模仿上,缺乏一些具体的细致的如何深入的措施。本课题的研究,突出了小组学习的发展性、与时共进性及实效性,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本课题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和发展小组学习在各学科上的运用。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小组学习实效性的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上,注重教育教学研究,研究更为符合学生特点的小组学习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加强新课程下小组学习实效性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有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分析等,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实用性价值。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所达目标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题组就小组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寻找小组学习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2.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组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小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都得到真正的提高。 4.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调查结果,并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新理念、新思路,以小组评价为主体,将行为管理分配到各个小组,小组成员相互监督,互相激励,这样既扩大了管理面,又起到了较好的督促作用。利用小组“激励卡”评价制度,通过对学生小组德育实践中表现的道德行为、态度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方面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树立集体荣誉感,激励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小组参与,继承与发展乡土民间艺术 坚持“乡土化、个性化、体验化和生活化”的乡土艺术教育原则,以丰富多彩的莲湘艺术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自主融入社会,亲密接触民间艺术,通过小组练习与表演感受民间传统文化,以此陶治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推进学校校本文化建设。 6.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除了要学习小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原理以外,还要结合教学实践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探索出一套学生行之有效的小组学习策略与实施方案,形成小组学习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以课题研究来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主要内容 “小组学习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以“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为重点,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努力创设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其分设以下三个子课题。 1.小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实效性的研究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小组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小组学习实效性教学模式。通过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等交流研讨活动,投入充足时间,集中精力,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展开扎实有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2.小组评价与激励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效性的研究 学校课题组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南港中心校学生德育读本》,制定了学生行为规范实施计划。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的切入点,将行为习惯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分层次的要求,每个年级段的习惯教育内容都做到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具有可操作性。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小组评价与激励制度,根据每个年级段设计的若干个行为习惯等级标准,制定小组计划,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以小组为单位争夺奖励卡。对小组进行评价时以小组的集体成绩作为考评的依据,不突出个人的表现。这样,学生在小组行为习惯教育过程中能力、意志、情感均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发展,达到教育的最优化。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每一个小组的行为习惯教育有据可循,使我们的评价与激励有据可依。 3.小组参与乡土民间艺术教育实效性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以地方乡土民间艺术为土壤,立足地方,立足学校,以“学生为本,发展为本”。通过挖掘与整理传统地方乡土民间艺术资源(主要是莲湘舞),设计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不同渠道的渗透,让学生“走进艺术,感受艺术”,使学生在乡土艺术活动中小组参与,体验合作的快乐,形成对家乡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认同、热爱,从而积极参与乡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让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
3、对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的论证: 过程设计 本课题实验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前期准备) 成立课题组,收集国内外理论文献,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与论证课题方案,制订研究总体计划。邀请专家讲座并论证课题操作的可行性,组织课题组人员参加理论学习和培训活动。对班级学生进行调研,通过调查、测试、座谈等形式了解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有的放矢地制定具体的实验计划。 第二阶段:2017年1月——2021年4月(实验研讨) 1.细化课题。课题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学科整合,为小组学习提供条件保障。 2.具体实施。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教给学生小组学习的方法,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小组学习的技巧。教师掌握指导方法,形成一定模式的小组学习实效性教学方式。在研究中,注意收集整理研究的原始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教案,开展课题研究课、论文和课件的评比。 3.定期研究。每周一次课题组集中进行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研究,交流探讨实际问题。 第三阶段:2021年5月——2021年6月(总结分析) 进入总结与结题阶段,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形成学生小组实效性研究的基本经验,以教学实例、课题报告、课题论文、个案分析等作为成果汇报形式,接受结题验收。 主要措施 “小组学习实效性的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要做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关键是抓落实。经过以往对课题研究的探索和努力,学校课题组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学习与课题内容有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对学校课题进行理论上、方法步骤上的进一步论证和完善,使大家对课题的操作形式、方法、步骤、要求更加明确。在学习中力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小组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课题研讨课活动,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创设良好的课题研究平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中实施课题研究的能力。 3.创设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育人环境。可以这样说,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有一个自主探索、小组学习的空间。 4.积极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外出参观等形式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反思做法,完善实施方案,力争达到研究目的。 5.确保科研实力。本课题由一把手校长带头参与。校行政骨干人员负责子课题方案实施,参与研究的人员有市学术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能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6.经费保证。学校保证实验所必需的经费,如:教师培训、专家讲座、论文评比、承办活动、外出参观等活动费用。 7.制定课题研究奖惩制度。签订课题研究责任状,健全监督、激励机制。学校教师绩效考核方案中明确教科研考核奖惩细则,对研究过程中有贡献的科研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4、对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的论证: 本课题由教科经验丰富的一把手校长徐庆华带头参与,徐校长专业能力强,是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高级教师。在“十二五”课题研究期间先后有10余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教学杂志上发表。校行政骨干人员负责课题方案实施,参与研究的人员有市学术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大多数人员均参与学校“十一五”“十二五”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又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能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十三五”课题的申报,是对“十一五”课题“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十二五”课题“小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的继续深化研究,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原有的教学特色,学校课题的原有积淀以及学校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在管理模式上,采取网络式分级管理模式:“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科室——课题组”,使得教育科研工作职责分明,任务得到层层落实。在管理方法上,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有计划、抓落实、总结交流、考核评定、推广运用。学校建立了《实验课题管理制度》,把课题研究情况列为教师工作考核的范畴,从参加教育理论的学习到参与、承担课题研究,从展示课题研究公开课到记录课题研究情况,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等方面对教师的科研情况进行考核,对研究过程中有贡献的科研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引导教师大兴研究之风,走“科研强校”之路,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为保证能顺利通过“十三五”课题“小组学习实效性的研究”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学校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学习大量的教育教学论著,研究确定了此研究方案。根据学校管理制度,学校也保证了研究所必需的经费,如:专家讲座、教师论文评比、公开课展示、外出参观等活动费用。 |
三、课题所在单位的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四、课题所在学会(或市属专委会、教研室)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五、苏州市教育学会审批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