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课优秀教案(徐莹)
[发布时间2018年3月16日]
 

天火之谜教案

南港中心校  徐莹

一、       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天火之谜

2.    上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

3.    评价小结:概括的多好啊,“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都讲清楚了,你真棒!

二、       学习揭谜过程

1.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天火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雷暴。那么这可怕的雷暴究竟是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下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答案。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2.谁能在文中找找句子,说说神秘的雷暴是什么呢?(相机板书:放电现象)

3.评价:同学们,我们现在到书本中找答案只需要花上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而当时富兰克林要解开天火之谜要付出很多,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第三段,看一看富兰克林是如何解开天火之谜的?你能抓抓关键词吗?(通过观察看出来了。)评价:能从文中找关键词来概括,你真会学习!相机板书观察。还有吗?相机板书推测、实验  

4.下面,请一位同学们根据找到的关键词,用“先……然后……最后…..”这组词连起来说一说富兰克林是如何一步步揭开天火之谜的。

5.评价:你能将一件事按照一定的顺序清清楚楚地讲出来,你真棒。

(一)学习“观察”部分

1.让我们先来学习观察的这部分,请同学们看一看富兰克林他是怎么观察的呢?(引:富兰克林是不是就观察到了这些相似之处?)追问:书上有没有把他观察到的相似之处都写出来?(没有,省略号告诉我们富兰克林还观察到了两者之间的很多相似之处)

2.评价:你真会发现,同学们,如此常见的现象富兰克林却能从中发现那么多的相似之处,请你们来评价评价富兰克林。(相机板书:善于、仔细…观察)

(二)学习“推测”部分

1.(手指板书)富兰克林经过了长期细致而周全的观察,因此他做出了大胆的推测。板书大胆

2.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为什么说富兰克林的推测是非常大胆的呢?

(①当时的人们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怒火。)评价:人们已经习惯的认为雷暴是神灵的怒火,而富兰克林却说他是放电现象,这可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谁来读读这个词语?

过渡:说他的推测很大胆还体现在哪里?

(②一般人和自认为有学问的人对他冷嘲热讽。)追问:人们会说他什么?(自以为是,触怒神灵会遭天谴的)评价:这就叫冷嘲热讽,谁来读好词语。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文字,感受富兰克林所处的困境。

4.    过渡:在这样的困境下,富兰克林决心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三)学习“实验”部分

1.出示第四段,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四段,想想,富兰克林是如何通过实验一步步揭开天火之谜的?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zuàn)住丝带。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2.读好了吗?<点下一页>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第一句交代了有关实验的什么?(实验的时间和天气)

3.评价:你真会读书。那实验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呢?(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追问:为什么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实验?(为了抓住天电)评:你说的很好,那这句话能不能不交代?(不能,因为这个特定的环境是富兰克林进行实验的必备条件)评价:哦,你说到点子上了,要想写清楚一个实验,实验的环境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4.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部分内容,这是在写实验前的什么?(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追问:富兰克林准备了哪些器材?你能在书本上全部圈画出来吗?(风筝,细铁丝,麻绳,铜钥匙,丝带。)

5. 老师这里准备好了实验器材,下面请你们来指导,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实验材料的连接。(相机介绍每种材料的作用:风筝用来接近云层,细铁丝:吸收云中的天电,麻绳淋湿后能成为使电流通过的导体,铜钥匙尖端物体易发生放电现象便于观察,丝带起到绝缘保护作用)

6.看来啊,要想写清一个实验,实验前的准备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呀。

7.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段文字,这是在写实验的什么?(实验现象。)评价追问:你很会总结,那么作者是抓住哪些事物来介绍实验现象的呢?(风筝,麻绳,铜钥匙)

☀风筝:越飞越高

①    追问:你知道富兰克林为什么要将风筝放的那么高吗?(接近云层,便于吸收云中的天电)

②    评价:你真会读书,让我们想象当时的情景,谁愿意来复述这部分内容?尽量用上原文。

评价1.听了你的复述,老师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只越飞越高的风筝了。

评价2.你仿佛将老师也带进了富兰克林的实验中去了,你真棒。

③    过渡引导:那么请同学们发挥一下想象,此时富兰克林看着高空中的风筝又会是怎么表现呢?(他双手紧紧攥住丝带,目不转睛盯着风筝)评价:你的想象合情合理。那么,谁能将风筝的变化加上富兰克林的表现再来复述复述呢?

④    评价:同学们看,加上了富兰克林当时的神情、动作,实验复述起来就更加生动形象了!你真棒!谁愿意学着他的样子再来复述复述?

☀麻绳:怒发冲冠

①    你能读懂这个现象吗?能不能来描述一下?

②    评价:描述的真好,老师忍不住要把你的理解画出来,那请你告诉我们麻绳上的纤维为什么会竖起来呢?(麻绳带电了)

③    评价:同学们看,这里作者用一个“怒发冲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麻绳带电的样子,谁来带着想象读读这个词语?

④    同学们,此时此刻,天气又发生了变化:(老师在风筝上方画一个之字,边画边说)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同学们,随着天气的变化麻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⑤    淋湿的麻绳变成了导体,马上就能抓住天电了!此时富兰克林又会是怎样的表现呢?(他的双手死死攥住丝带,两眼直直盯住麻绳,心情很激动)

⑥    评价:诶,你讲得很好。哪位同学能结合课文内容将麻绳的变化和富兰克林的表现结合起来复述复述?

 ☀铜钥匙:啪

①    同学们,你们现在会复述了吗?(会)评价:哦,那你们说会了那你们自己来依据课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来复述铜钥匙上的实验现象吧。

②    老师相机点评3位同学。(复述方法:依据原文,再加上自己的合理地想象)

8.现在,难度加大了啊,谁能完整地复述出整个实验中的变化呢?

9.评价:你真是太聪明了,一学就会。老师这里有一些表示人物神情、动作的词语,你们在复述的时候可以运用起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词语:全神贯注、若有所思、神采奕奕、眉飞色舞、目不转睛、热泪盈眶

10.让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句话,这是在写什么?(实验的结果。)

11.总结:同学们看,作者是从实验的环境条件、准备工作、实验过程(现象)、实验结果这四个部分来为我们描述清楚整“风筝实验”的。这是写好一个实验的法宝。

三、       感悟升华

1.    同学们,刚才我们和富兰克林一起经历了整个“风筝实验”,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次回想整个实验过程,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实验?(危险)

2.    是啊,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实验啊,然而富兰克林却不顾一切的完成了整个实验,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工作严谨、善于思考,勇敢的富兰克林)

3.    是啊,富兰克林就是这样一位勇于实验,敢于探索,为了科学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伟大的科学家。(板书补充:勇于)

4.    总结板书:同学们,富兰克林正是因为经过了细致周全地观察,并且敢于进行大胆的推测,凭着他这种勇于实验,敢于探索,愿意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最终为我们揭开了天火之谜。(擦去?)手指板书,同学们,只要我们有这样的精神,一切困难就一定都能够克服。

四、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将“风筝实验”的整个过程写清楚。

五、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