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4日]

昆山市南港中心校教科室

 

本学年,学校教科研工作坚持“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深入开展教科研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研究,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学校针对教师中仍存在的一些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片面认识,我们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以及外校先进的教科研经验,宣传教科研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力求通过学习、讨论和实践,进一步使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

二、加大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一)加强教科研业务培训。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如:“走出去 请进来”“邀请专家到校作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外出听课、校内听课、评课”等等。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切实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8月29日,邀请赵文标老师来校对青年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二)进一步健全教师学习制度。

学校认真做好教育科研刊物的征订工作,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要求教师每两星期摘抄读书笔记不少于1篇(350字以上),撰写教育随笔不少于1篇(不少于350字)。

     (三)加强培养学校教科研骨干队伍,提高教科研能力。

1.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组织课题组成员广泛阅读理论书籍,及时给他们印发有关课题研究的最新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学习制度,每月一次固定的理论学习,并要求写学习心得。

2.增强课题研究成员的科研能力。积极组织校内研究活动,指导教师精心选择适宜的科研方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科研能力。

3.实施“青蓝工程”,增强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实行师徒结对,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对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针对其政治思想、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制定的成长计划书进行了总结交流并进行考核,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实行骨干教师与其结对,使新上岗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对35周岁以下教师实施教科研量化要求。

三、课题作为抓手,实现有效教学

课题研究是最实在、最系统、最深入、最能集中表现教研主体性,也最能展示教研成果的标志,是教育科研的生命。我校结合新课程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把校园和课堂当作研究主阵地,让教师发挥特长、施展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在实验、调查、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总结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落实集体备课实效,做到了“五定一保”,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中心发言人、定研究形式,保证集体备课研究的效果。始终安排教师上课题研究挂牌课,青年教师要求每学期不少于1节,中年教师每学年不少于1节。积极参加市级公开课活动,12月20日,联合华城美地学校承办了由昆山教育局教科室主导的课题研究活动。倪婷婷、张宇城等老师先后上了研究课,获得专家好评。葛晨晨老师的昆山市教师个人课题也顺利申报。我们还认真收集每一位任课教师及行政领导的听课本,作好听课记录统计,促使听评课活动能长盛不衰地坚持下去,逐步成为老师们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自觉行动。

四、注重科研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本学年,学校根据上级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安排,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课题组老师、青年教师)认真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教科室及时做好征文信息的传达、论文质量的把关、征文结果的反馈等工作。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在全校推广应用。

    总之,本学年中,学校教科研工作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方向和思路,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教科研工作真正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