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昆山市教师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4日]

终期成果报告

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校  葛晨晨

 

《小组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是实验教师于2019年3月立项的昆山市级课题。课题实施以来,依据研究方案,加强了对课题的管理力度,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主旋律,扎实研究,带动了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课题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为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发现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将课题实验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理论基础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三、概念界定

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小组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基本做法是:依其任务类型或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它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四、研究目标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就小组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寻找小组学习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2.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体现小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组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小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都得到真正的提高。

4.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除了要学习小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原理以外,还要结合教学实践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探索出一套学生行之有效的小组学习策略与实施方案,形成小组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以课题研究来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五、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围绕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有效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分以下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2.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年段学科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

3.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具体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4.教师对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作用,包括教师在组织进行“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评价对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的影响等。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是否有一定的策略?

2.怎样解决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3.怎样的评价会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激励?

六、研究的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组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学习研究古今中外有关小组学习的教育教学论著;学习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有关文件和材料;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学习研究省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测量,全程掌握学生小组学习的状况,为实验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

实验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学习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评价方法,认真撰写总结,使评价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以专题论文、公开课、师生评价等形式反映课题研究成果。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验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9年3月——2019年5月(前期准备)

收集国内外理论文献,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与论证课题方案,制订研究总体计划。对班级学生进行调研,通过调查、测试、座谈等形式了解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有的放矢地制定具体的实验计划。

第二阶段:2019年6月——2020年10月(实验研讨)

1.细化课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为小组学习提供条件保障。

2.具体实施。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教给学生小组学习的方法,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小组学习的技巧。教师掌握指导方法,形成一定模式的小组学习教学方式。在研究中,注意收集整理研究的原始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教案,开展课题研究课、论文和课件的评比。

3.定期研究。每周一次集中进行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研究,交流探讨实际问题。

第三阶段:2020年11月——2020年12月(总结分析)

进入总结与结题阶段,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形成学生数学课堂小组学习研究的基本经验,以教学实例、课题报告、课题论文、个案分析等作为成果汇报形式,接受结题验收。

、研究成效

 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效果。具体如下: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科学的组建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小组。由于小组成员间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我们决定采用异质分组,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在分组时依据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性别等将学生分组,这样有助于打破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障碍,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具体实施如下:

(1)我们分组时,一般确定小组的人数以4—6人为宜,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对于小组可以采取灵活的调整措施,改变小组的组成。有时为了营造竞争的氛围,尝试按男女生进行分组,有时为了合作的密切按兴趣进行分组,也有时为了合作的便捷而按座位实施组际合作形成大组等多种做法,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通过研究发现,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容易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我在教“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小教师负责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如何操作,协同教师共同完成任务,裁判要公正、公平。他是小组中选出来的值得信任的人,学生通过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在创设情景、新知探究和巩固练习中出现带有普遍性差错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进行合作学习,有以下优点: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演示等途径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认知活动,探索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这样的探究,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体验和探究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2)在教学数学新知识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发现和探究理解所学知识,可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起到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的作用。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图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同时学生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教学过程中为了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我们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做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同时也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特别是遇到一些“说不清、讲不明”的“开放性”题目时,可以进行合作学习。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1)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尊重他人想法。
听人发言要专心,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完后再提出。如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说话要有礼貌,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觉。谈自己的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不啰嗦。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2)冷静思考别人意见,完善自己想法。
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勇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服从组长安排。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向同学请教,要让别人明白你不懂不会的地方。
    (3)收集整合小组意见,表达自己观点。
     在分析别人的发言或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意见,肯定对方意见正确的一面,同时纠正其差错。说服别人时,摆事实讲道理。及时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想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成为“知识人”更要成为“社会人”,达到人人发展,全面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通过实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5.自主参与活动教学:精心设计,发挥合作的效能。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设计,从而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可设计求异创新、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探索、寻求规律的问题;运用学具、协同操作的问题等一些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合作的效率。思考题、讨论题力求富有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

再次,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想自己要想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说自己要想说的话。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有组内、组间,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讨论形式通常有三种:(1)汇报式。当然可以是小组代表汇报,也可以各组按序汇报;可以是全局汇报,也可以是局部汇报或择要汇报。(2)交流式。参加交流的人员:后进生,小组讨论时持保留意见者,教师巡视时发现并指定的典型问题和答案的持有者。(3)辩论式。汇报交流过程中对有典型意义的问题,作为教师可随时引导辩论。在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上力求得出一致的意见,在允许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上不强求一致,多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多鼓励创见。当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做好引导、沟通的工作,善于捕捉学生不同见解中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感情,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

最后,开展评比,增强合作的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更能促进小组成员间相互团结,使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定期对任务完成好、合作共处表现好的小组评选为“优秀小组”,并介绍组内合作经验,以给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形成相互赶超,在竞争中提高的局面。这样,课堂中学生的全员参与,就能够使反馈大为活跃,而反馈的高速度、高密度和高灵敏度,又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信息的传输功率,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九、正视问题待创新

课题立项以来,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首先,研究质量有待提高。在所完成项目和所发表或获奖的论文中,数量虽逐年上升但缺乏精品,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课题研究论文较为短缺,相当一部分为“短、平、快”之作,与真正的学术论文要求相距尚远;其次,课题研究工作,应更好与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应更好地体现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

由于经验和水平有限,实验教师对于课题研究和管理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与会领导、专家能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