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 支文明 邮编:215326
摘要: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感到快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英国教育理论家斯宾赛早就明确指出:“快乐学习,能使学生自学不辍,并得到精神的满足。”由此可见,让快乐走进课堂,使学生快乐地投入学习,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保证学生快乐学习的前提;教师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快乐学习;教师激励赏识学生,学生就会获取快乐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保证快乐 创设快乐 获取快乐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心向神往,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可以调动起来,学习就成为了一件快乐的事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习快乐起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呢?
一、课堂民主平等,保证快乐前提
教与学的过程是情感交流过程,情感具有动力和催化作用。在快乐情绪的作用下,人的心智活动会更敏捷,更卓有成效。师生关系和谐是以情感为纽带的。真情交融,能使双方同时感受到教与学的无穷趣味,师生情感及时沟通,营造一种师生间平等,亲切融洽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快感,鼓起他们的自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努力创设一个“其乐融融”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愉悦的心理安全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才能真正实现“以学为乐”。
二、创设快乐情境,促使快乐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把儿童当成知识的探索者,教师应努力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快乐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快乐的心情下,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展开。
1.有效导入,进入快乐情境
小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快感的导语导入新课,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1)影视导入
现在的孩子对战争史是很模糊、陌生的。教师在讲授战争题材的故事时,恰时利用影视资料能促使学生及早进入课文情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我在教课文《卢沟桥烽火》时,利用《卢沟桥事变》这部影片的导入,使学生适时明白了卢沟桥烽火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历史意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故事导入
学生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当我走进课堂,有时很容易从学生们意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湎于课间的某项活动中,这时我如果说:“让老师先来讲一段故事。”瞬间教室里雅雀无声,学生都露出了期待的目光。我就抓住这个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而故事则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如讲《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讲《风雪上梁山》的故事;讲《三打白骨精》时讲《大闹天宫》的故事。利用故事导入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歌曲导入
在教诗歌及散文类课文时我经常使用歌曲导入的教学方式,用歌曲导入《我们爱你啊,中国》《长江之歌》等诗歌类课文,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抒情类课文《在大海中永生》。这些歌曲学生愿意听,会产生愉悦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4)游戏导入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最爱”。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持久、稳定。在游戏中,儿童的情绪始终高涨,活动始终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着。在教学实践中,我设计了一些游戏,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小猫钓鱼、摘苹果等,学生的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始终处在快乐的情绪中,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交流合作,营造快乐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给教师的建议》之“关于获取知识”)。我以为,如何让学生有“思考的的积极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在学习中出现快感。交流合作的教学,师生都能从中获得满足感,愉悦感,体验着过程中相伴着的快乐和向上攀沿的需要和信心,实现教学共享,教学相长。师生都能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自觉激励自己努力探索,逐渐走进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理想境界。
教学应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平等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我在指导学生习作《秋天的树叶》时,就近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带学生到丹桂园中的植物园去,和学生一起观察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一起搜集各种植物的落叶,把它们带回学校与学生一起观察、交流,这种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能自主地说,大胆地想,顺畅地写。从中可见,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师生交流合作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最终达到师生共赢。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十分重视生生之间在学习上的交流合作。如:我在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时,就充分运用了生生合作的教学方式。课文主要写了“栽花赏花”和“写信教子”两件事,揭示了深刻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思想“‘给’永远比‘拿’愉快”。教学过程中,我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小组交流对信中文字的理解,讨论组内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合作代儿子给父亲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在信中学生表达了对父亲关爱的感激和不负父望的励志笃行,班内形成了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快乐学习氛围。
三、注重激励赏识,获取快乐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才是滋养思想的大河的生机蓬勃的溪流。”(《给教师的建议》之“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欢乐”,拥有“乐观的心情”有效的办法就是激励赏识你的学生。“好表扬”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鼓励是促进他们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使学生成功,使其不断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喜悦,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是教师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心理效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发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关心,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真不错,反应就是快!”“你太有创意了,这样的方法都能让你想到!”“你越来越会思考问题了!”……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当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激励赏识,就会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就能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快乐是一支神奇的魔棒,能点化出无限的奇迹。学生在快乐中学,学习就成了一件幸福的事情。让“乐趣”充满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0-11-10颁布
2.《给教师的建议》,B.A.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2版
3.《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佐藤学(日本)著,钟启泉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平装2004-11出版
4.《让教学更生动:激发兴趣让学生快乐认知》,朱良才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平装2011-03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