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文明
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僵化呆板,学生知识以被动接受为主,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开辟创新途径,只有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才能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案设计要革新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教法是否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是否新颖、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是否落实到实处,教案是关键。关于课堂教学的设计,张琼在《语文教案设计的关注点》一文中讲道:实实在在地一切以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所遇的障碍为教学起点,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在需要为教学重点。一篇课文从哪儿讲起,重点讲什么,不应该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学生对文章的“亲密接触”程度。教师对教材深入研究与挖掘,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这还不够,备课不能光备教材,教师应在教案设计中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要精心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要精心选择和制作学生学习环境中所使用的学习资源,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如在古诗《江雪》的备课中,教师就设计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环节:发给学生一张纸,让学生读古诗,学生自己画“独钓图”示意图,并结合图画,同学间互相检查,互相讲解图意,再让学生上台讲给大家听,古诗中“千山”“万径”“孤舟”“独钓”的场景就跃然纸上了。同样,课文《詹天佑》中的“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的教学设计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可见,教案要革新,要具开放性,教案设计应贴近学生,要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创造,要给学生留足自主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方法要更新
教育家吕淑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看,照本宣科”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提倡“指导学生自行探索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因此,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必须更新,要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特别要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条件,如提出“这个字你想怎么记?”“这段话你准备怎么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这篇课文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以往的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在探索中探索,在创新中创新。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渗透,对学生最终目的达到“不需要教”。
三、教学途径要新颖
北京五中语文特级教师吴昌认为:“语文无所不在,书本以外的生活是学语文的广阔天地。”可见,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最早并不是在课堂上,从儿童呱呱落地之时,就是他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开始之时,任何事物只有通过观察,充分感知,才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儿童也只有有了真切的感受,获得的知识才鲜明、具体。作为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培养这种良好习惯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观察和想象的兴趣。因此,教师除了要抓好课堂教学外,还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看图说话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在开展演讲活动中,就可以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办手抄报,就可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新颖的语文教学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作业安排要新巧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在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得到了重视,然而在作业这一环节上,却依然普遍存在着教师说了算,全班学生一起做的情况,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与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所以,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练习,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体现创新的多元复合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业的创新设计也非常重要,要在作业中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业应当开放,在开放式作业中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作业是学生做的,学生是主体,作业的主动权应交给学生,做什么,怎样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的作用在于正确导向。在练习的层次上也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设计出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层次去选择、去创造。例如在语文学习中,抄写词语是一种最常见的练习形式,而对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就不一定要布置整齐划一的作业,规定学生抄写哪些词,抄几遍,这对会认读、会默写的学生来说就肯定会觉得非常乏味,这时,教师就可设计让这些学生用这些词去说几句话或写一段话的练习,使这些学生感兴趣,肯主动去做,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另外,教师也可选择一些具有弹性的作业让学生做,让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来做,根据练习的熟练程度各自做,这中新奇而精巧的作业安排满足了学生自主创新潜能的释放,也许一时看不出成效,但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教学作风要新式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营造一个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条件。”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首先建立一个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我认为培养良好创新环境的关键是教学作风的民主化。教师不能把自己看作是绝对的权威,用“压服”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压服”的威信实际就是虚假威信的一种。教师的虚假威信只能有助于维持班级的表面纪律,使学生在形式上看来是在听课或做作业,然后实际上对学生却没有发生深刻的教育影响。正如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道:“当教师解释他要说明的事件和谈话的时候,必须克服那种形式主义的,装腔作势的作风。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的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民主化的教学中,学生就能想象驰骋,思路纵横,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总之,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勇于开辟创新途径,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充满吸引力,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被动听讲中解放出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校语文教师,教科主任,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