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个人微型课题申报评审书(葛晨晨)
[发布时间2019年6月25日]

 

附件:

编号:           

 

 

 

昆山市个人微型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小组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葛晨晨       

所在单位: 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校 

申报时间:   2019年3月20日   

 

 

 

 

 

 

﹡昆山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葛晨晨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91.10

行政职务

教导副主任

专业技术职务

中小学二级教师

研究专长

数学教学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教育学士

   

18013700985

工作单位

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校

E-mail

976780962@qq.com

通讯地址

昆山市张浦镇南港中心小学校

邮政编码

215326

﹃近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昆山市个人微型课题完成情况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学校“十二五”课题(已结题)研究骨干成员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阳光》

2017年2月发表于《教育界 》

《数学教学中如何“咬文嚼字”》

2016年1月发表于《 小学科学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小组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基本做法是:依其任务类型或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它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小组学习的实践已遍及世界各国。从发展阶段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一些小组学习策略初步形成,如“小组—游戏—竞赛法”等都是这个时期提出的;二是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小组学习的理论日臻成熟,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提出了“小组成绩分工”“小组辅助个人”“小组调查法”等合作策略;三是与其他相关理论的融合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小组学习继续向成熟发展,与其它相关的教学理论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小组合作掌握学习”与“小组学习与直接教学一体化”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小组学习的观念已开始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不局限在课内。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小组学习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小组学习的实验已逐步深入人心,并成为当代教学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我们相信,小组学习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它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将成为教学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小组学习的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

 

(2)实践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总结和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突出小组学习的发展性、与时共进性及实效性,紧密联系数学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本课题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和发展小组学习在数学学科上的运用。在实践上,注重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加强新课程下小组学习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就小组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寻找小组学习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2)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体现小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组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小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都得到真正的提高。

(4)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除了要学习小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原理以外,还要结合教学实践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探索出一套学生行之有效的小组学习策略与实施方案,形成小组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以课题研究来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2.研究内容

(1)小组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研究要点: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小组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小组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等交流研讨活动,投入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展开扎实有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2)小组评价与激励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研究要点:

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南港中心校学生德育读本》,制定了学生行为规范实施计划。

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的切入点,根据每个年级段设计的若干个行为习惯等级标准,制定小组计划,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以小组为单位争夺奖励卡。对小组进行评价时以小组的集体成绩作为考评的依据,不突出个人的表现。这样,学生在小组行为习惯教育过程中能力、意志、情感均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发展,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3)小组学习对促进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研究

研究要点: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现行的数学教材及日常生活素材为主要内容,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数学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2.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9年3月——2019年5月(前期准备)

收集国内外理论文献,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与论证课题方案,制订研究总体计划。对班级学生进行调研,通过调查、测试、座谈等形式了解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有的放矢地制定具体的实验计划。

第二阶段:2019年6月——2020年10月(实验研讨)

1.细化课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为小组学习提供条件保障。

2.具体实施。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教给学生小组学习的方法,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小组学习的技巧。教师掌握指导方法,形成一定模式的小组学习教学方式。在研究中,注意收集整理研究的原始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教案,开展课题研究课、论文和课件的评比。

3.定期研究。每周一次集中进行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研究,交流探讨实际问题。

第三阶段:2020年11月——2020年12月(总结分析)

进入总结与结题阶段,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形成学生数学课堂小组学习研究的基本经验,以教学实例、课题报告、课题论文、个案分析等作为成果汇报形式,接受结题验收。

3.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学习研究古今中外有关小组学习的教育教学论著;学习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有关文件和材料;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学习研究省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测量,全程掌握学生小组学习的状况,为实验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

实验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学习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评价方法,认真撰写总结,使评价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以专题论文、公开课、师生评价等形式反映课题研究成果。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减轻师生负担,落实新课程标准。开展小组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真正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2.可能的创新之处

(1)初步构建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不断实践、探索、学习、讨论与反思过程中探索出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基本教学模式。

(2)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小组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是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一种师生互动的平台,师生相互支持、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论文

发表或获奖

每学年2篇

教学案例

发表或获奖

每学年2篇

中期成果鉴定报告

书    面

2020年6月

小组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形成

展示课

每学期2节




最终成果(限3项)

论文集

书面

2020年11月

教学案例集

书面

2020年11月

结题报告

书面

2020年12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 研究条件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是课题研究人员在总结和吸收学校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邀请专家指导论证课题操作的可行性,是对班级学生进行调研,通过调查、测试、座谈等形式了解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制定的课题研究方案,突出了小组学习的发展性、与时共进性及实效性。

本课题研究人员积极开展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课题研讨课活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中实施课题研究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人员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能做细致的分析、总结,形成学生小组实效性研究的基本经验,以教学实例、课题报告、课题论文、个案分析等作为成果汇报形式,接受结题验收。

 

2.   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由教科经验丰富的教导处副主任葛晨晨参与研究,其专业能力强,是学校已结题的“十二五”主课题研究的骨干人员,是学校“十三五”主课题研究的核心组成员,在课题研究期间先后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教学杂志上发表,其研究能力能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建立了《实验课题管理制度》,把课题研究情况列为研究教师工作考核的范畴,从参加教育理论的学习到参与、承担课题研究,从展示课题研究公开课到记录课题研究情况,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等方面对研究教师的科研情况进行考核,对研究过程中有贡献的科研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并保证课题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所必须的研究经费,如:参与培训、听讲座、论文评比、外出学习等活动费用。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单位)意见

本部门(单位)完全了解昆山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个人微型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四、昆山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