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中去(课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8年9月28日]

 

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校  支文明

摘要: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教学角色的发展变化来说,教师的职责和作用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学习”,更专业更本质的一种基本解读应该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营造诱入氛围,优化诱入过程,深化诱入情境等方面来把学生诱入到自主学习中去。

关键词:营造诱入氛围  优化诱入过程  深化诱入情境

新课程的实施,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变化为前提的。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需要来定位自己的角色,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何改变?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教学角色的发展变化来说,教师的职责和作用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学习”,更专业更本质的一种基本解读应该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既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基本行为方式。既充分肯定教师的专长和作用在于“诱导”,又明确突出“诱导”的目的在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才能把学生“诱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呢?

一、营造诱入氛围,激发自主学习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通过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通过演一演、辩一辩、唱一唱等多种表演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二、优化诱入过程,引导自主学习

学生当然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不是居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而是处于辅助性地位。教师存在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而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诱入”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

1.确立目标,引入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有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个明确的目标导向。让他们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通过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以及对扫路人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老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物形象,为了向学生表明上课的内容,在上课伊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课题中“峰”“人”两字用红笔写,且写得很大。学生就马上提出了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峰”和“人”字用红色且写得那么大?“峰”是怎样的峰?“人”是怎样的人?“峰”和“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正是课堂上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既然疑问是自己提出来的,目标明确了,学生心中也有数了,就自然而然地充满活力地全程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了。

2.媒体辅助,促进自主探究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将教学中难懂的文字表达转化为生动的影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画面、直观生动的影像及灵活多变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增强教学效果。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天游峰系列图片的出示,使学生了解了天游峰险和高的特点;《三亚落日》通过录像辅助,学生就能很快领略到三亚落日的美妙绝伦,一点也不比日出逊色。这些媒体辅助,使学生马上产生一种触景生情的感觉,迅速进入了文本,为自主探究学习定下了情感基调。

3.多种途径,刷新自主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么学”由教师规定,学生无选择的余地,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适时、适当地给学生一些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对学习内容自已做出选择,刷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内容自主。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如《广玉兰》一文,主要写出了广玉兰幽香、纯洁及无比旺盛生命力几方面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你喜欢广玉兰哪方面的特点?你能把有关段落读好吗?这样学生就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朗读感悟。

方式自主。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生认知方式得以展示并不断超越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读课文,不仅可以使课文理解进程加速,而且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改造与完善的过程。如在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背诵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背诵,可以抓住关键词语来背,可以根据对每句话的理解来背,可以根据段落结构来背……这样还学生以自主权,就能促使学生有兴趣地诵读。

练习自主。“优等生吃不饱”“困难生吃不了”的练习方式一直是困惑众多教师的两难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去除“大统一”的练习模式,依据学生基础的差异,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明天,我们毕业》一课,教师设计了全新的练习方式,要求学生会讲的讲,擅画的画,好写的写,能唱的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学生对母校老师的深深眷恋之情。学生在自主选择的练习中兴致盎然。

4.质疑探索,深化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可以语言表达形式上质疑,从重点词关键句中质疑,甚至可以从一个标点符号处质疑……如《孔子游春》一文主要讲了孔子和弟子们议水言志的事,那么课文为什么不以“孔子议水”为题而以“孔子游春”为题呢?文章为什么要写泗水美景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泗水河畔春意盎然正是写出了师生情谊的深厚。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探索就深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三、深化诱入情境,拓展自主空间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如果老师能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强烈兴趣,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就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孔子游春》一文中“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这段话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孔子论水”的目的就是吿诉弟子们要像水一样做一个“真君子”。教学时,引导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来论水,这种灵活应用与迁移创新的一种训练,有时也是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创造性应用,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就充分拓展了学生的自主空间,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水若满则溢,它好像懂得知足常乐,不能贪得无厌;水受到阻拦,或慢或转,它好像知道谦和礼让;水滋润万物,孕育天地,它好像很仁慈;水或深或浅,清澈透明,它好像很纯洁;水小可成滴,大可成洋,它好像有气量……这样,学生在所学的知识上,再拓展、再创造,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表述出了他们独特的感受,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庞伟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靳玉乐主编 《自主学习》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35.

[3]刘奔 《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研究》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