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8年5月18日]
 

南港中心校教科室

 

本学期学校教育科研主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教科室2018年工作意见,紧密围绕“抓队伍、提质量、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内涵发展的主基调,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科研模式,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加强苏州市规划课题管理,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一、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深化课堂与人意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小组学习模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加强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提升教师内涵发展水平和育人质量。根据学校六年为一生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和合南小”的教育品牌。学校将围绕着和美校园,和谐师生,和合课堂等方面探索践行践行学校教育品牌,开展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之路。

2.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要结合教育局提出的“美好教育”新理念,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聆听教育评价专家的专题报告及经验介绍,紧扣学校实际和课堂教学现状,紧扣“美好教育”的几个维度进行探索和研究,形成教育评价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给教师的教学打分,做一个好或不好的判断,而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分析、诊断,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原生态的研究,即研究课堂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包括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互动、教学资源的使用等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研究教师本人如何从这些描述信息中获得自我直观,进行自我反思,同时评价人也可根据这些描述与教师讨论其教学行为,从而改进教学。重点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其价值取向;二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三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要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证研究,积累对课堂教学原生态的客观准确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框架,对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二、加强课题研究

1.做好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在研究的十三五规划课题的管理工作,认真指导开展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做好课题研究过程性研究资料的收集工作。重视研究活动资料的分析运用工作,积累阶段性研究成果,反思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积累研究成果。进一步规范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促进学校课题研究向重内涵和重质量转变,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出更多的优秀成果。

2.做好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是助推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做好微型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微型课题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小问题,研究的周期短,见效较快。要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要求教师按照切口小、选题准、研究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学校教科室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三、加强科研理论学习探索

    注重教育科研理论学习探索,坚持科研先行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力争对一些教育发展问题作长远的、全局性的和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提出新思路、新办法。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结合践行美好教育理念,积极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以校本研究和行动研究为主,突出行动性、实效性等特点。

四、加强教科队伍建设

    加强教科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教科研骨干教师在学校教师成长中的引领作用。建立一支群众性的科研骨干队伍,是学校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抓好学校科研队伍建设,搞好培训是基础,科学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是关键。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师内容的变革中,还是在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改革中,教师都是中心环节。为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使广大教师成为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鼓励和引导教师参加科研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要通过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筛选经验、科学论证等教科研活动,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与“学者型”的转变。促使教师不仅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使教育教学更具有开拓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能够自觉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使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总之,要通过教科研的引领和打造,要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教育科研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