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应急响应的流程
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启动下列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下图所示。
1、事件分析
事件分析主要完成如下工作:
1)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后,应急响应工作组对事件进行确认。
2)确认为信息安全事件后,根据应急处理事件分类规则对事件进行定性、定级和上报。
3)根据对事件的初步分析,确定应急处理方式,如果应急响应工作组以自身力量无法处理的事件,由应急办向上级领导或上级机关提出应急支援请求。
应急响应流程图
2、事件处理
事件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泄密安全事件发生时,要及时的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保密工作部门如实报告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的保密机构,同时采取断开网络、改变或终止用户权限等措施切断泄密源头,控制泄密范围,并及时对系统隐患进行修补。在对系统的泄漏隐患或风险进行重新评估,确认安全后,系统方能重新运行,对事件类型、发生原因、影响范围、补救措施和最终结果进行详细纪录。
2)系统运行安全事件发生时,应分析是否存在针对该事件的特定系统预案,如果存在则启动特定系统应急预案,如果涉及多个特定系统预案,应同时启动所有涉及的特定系统预案。分析是否存在针对该事件的专题预案,如果存在则启动专题预案,如果事件涉及多个专题预案,应同时启动所有涉及的专题预案。
3)如果没有针对该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根据事件具体情况,采取抑制措施,抑制事件进一步扩散,并根除事件影响,恢复系统运行;
3、结束响应
系统恢复运行后,应急响应工作组对事件造成的损失、事件处理流程、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对响应流程、预案提出修改意见,撰写事件处理报告。应急响应工作组应根据《应急响应管理制度》要求,确定是否需要上报该事件及其处理过程,需要上报的应及时准备相关材料,上报上级机关。
对于蠕虫、病毒等易造成大范围传播的信息安全事件,应及时向应急办提交预警信息。
应急响应流程结束。
1.4. 应急处置演练制度
为保证应急行动的能力,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行动演练,以提高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检验物资器材的完好情况。
应急响应演练按如下步骤进行:
(1)由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及处置领导小组确定应急响应演练的目标和应急响应演练的范围;
(2)按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及处置领导小组的要求,由应急办组织应急响应工作组制定应急响应演练的方案;
(3)应急办调配应急响应演练所需的各项资源,并协调应急响应演练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和单位;
(4)应急办组织并监督应急响应工作小组进行应急演练;
(5)应急办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并向领导小组报告演练结果;
(6)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及处置领导小组总结经验,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更新,并对本单位的应急工作整改。
在应急响应演练结束之后,应急响应工作组应针对应急响应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应急响应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预案中的问题向应急办提出修改建议。应急办组织对修改意见进行评估,修改后的预案应经评估通过后,上报领导小组,经批准后发布实施。
在上级机关预案或相关的法律标准修改后,本预案应进行调整与其保持一致。调整后,应急办应组织专家组对其评审,评审通过后上报领导小组,经批准后发布实施。
1.5. 应急响应总结制度
应急处置结束后,须进行以下工作:
(1) 召开应急事件总结会议。
(2) 分析异常事件发生的原因,形成信息安全事件原因分析报告。
(3) 有关人员编制安全事件处置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事件、地点,监测到时间的事件、地点,事件的处理过程,事件的处理方法,事件造成的影响,可吸取的经验报告。
(4) 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指出其工作中的缺陷,并让其提供总结报告。情节严重的,给予书面警告、除名等处罚措施。
(5) 针对发生的事件的起因,分析改进的措施和补救方法,从技术和管理上加以改进,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在今后发生。
(6) 技术改进措施:
1)针对脆弱性或漏 洞,检查涉密信息系统的其他位置,找出并进行改进或加固;
2)改进应急方案内容,使应急方案满足今后的日常监测和应急需要;
3)增加可能出现故障设备的备份设备,增加单点设备的备份设备;
4)更换或升级经常出故障的产品。
5)对本次应急处理的处理方法进行归档,作为知识库进行保管。
(7) 管理改进措施:
1)修改相关制度和岗位工作任务和职责;
2)落实人员的岗位职责;
3)进一步做好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
4)加强教育,培养人员的安全意识;
5)进一步加强安全检查,以检查促安全。
1.6. 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
人力资源的保障是应急保障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提高应急响应工作组的人员素质,应针对本单位的应急响应工作任务,制定并实施完善、高效、合理的人员培训和演练计划。
在应急响应工作中,各部门工作人员应服从应急办的统一协调和安排。
2、设备保障
为保证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应急工具及设备能够立即投入使用,有效地支持应急响应工作,应加强对这些工具及设备的日常维护调试,保证其随时处于可用状态。应急工作中涉及的关键设备包括:网络分析仪、数据恢复工具、流量监控设备。
另外,应急响应工作组还应注意跟踪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收集、整理其他应急响应相关工具,包括文件完整性检测工具、木马/后门检测工具等等。对于病毒库、脆弱性评估系统插件库等应及时更新;根据工作需要,应急响应工作缺乏的设备或工具软件应及时采购。
3、技术资料保障
全面的技术资料是高效的应急响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应急技术资料是网络和信息系统重要技术信息,包括网络拓扑结构、重要系统或设备的型号及配置(操作系统及版本号、应用软件及版本号等)、主要设备厂商信息、设备使用人员的详细信息等。这些信息必须及时更新,以保证与实际系统的一致性。
各部门还应根据需要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随时掌握系统安全状况和存在的残余风险。
4、经费保障
财务部门应在每年的财务预算中安排应急响应工作所需网络与信息安全专项经费。
5、后勤保障
在应急响应工作中,行政部门应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应急人员的饮食,交通工具和通信联络等等,确保应急响应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