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课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8年3月8日]
 

金刚

 

关键词:阅读教学  渗透  作文教学

摘要:曾有专家提出,语文能力的考核一篇作文即可,大可以回到古代一篇文章定终身,这是很有一定道理的,文章写的好的人,其阅读理解能力是不会差的。而反之则不一定然。如此,我们的教材是不是编排有问题呢,是不是我们就不要阅读教学,只取作文教学呢?可以说离开了文质兼美的范文的阅读,我们的作文教学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我们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教会学生作文审题,指导学生写作方法,提供学生练笔的机会,还要加强炼字。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用说阅读课的教学绝对占了多数的时间和比例,而作文教学在教材安排中仅仅是每个学期七到八次,按每次2课时计算,仅仅为14-16节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占比很少。而在学生语文能力的考察上,作文占比并不少。小学试卷占30分,中学试卷占60-90分。曾有专家提出,语文能力的考核一篇作文即可,大可以回到古代一篇文章定终身,这是很有一定道理的,文章写的好的人,其阅读理解能力是不会差的。而反之则不一定然。如此,我们的教材是不是编排有问题呢,是不是我们就不要阅读教学,只取作文教学呢?可以说离开了文质兼美的范文的阅读,我们的作文教学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也随之增长。”我们应该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和加强作文教学。

一、在阅读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

作文教学的最大难点是学生心理障碍,许多学生一听说作文就头疼,一提起笔就咬笔杆子。似乎作文就是高高在上的深奥的东西,是聪明学生才能应付的任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难,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就行。要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表达的欲望。帮助学生树立敢于表达、敢于习作的信心。

《神奇的克隆》一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文本阅读不成问题,学生对于这项神奇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益处十分感兴趣。我在补充了部分内容后,学生兴趣高涨,我立刻将话题抛给了学生,假如你是掌握了克隆技术的科学家,你会怎么利用这项技术来造福人类呢?学生立刻来了兴趣,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有的学生说是要救死扶伤,有的说要克隆一个自己,给自己写作业,有的说要克隆自己死去的宠物。我就立刻简单指导,救死扶伤,你准备怎么做呢?克隆自己,你能想象克隆的自己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吗?你为什么要克隆死去的宠物呢?怎么克隆呢?然后让学生把它写下来。

二、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审题思想

我有一个习惯,每次学习新课揭示课题后,就会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课题之后,你明白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比如《师恩难忘》一文,学生很自然的会说明白了课文一定是讲了难忘老师的恩情。他想知道这个老师是谁?他对作者有什么恩情?《人类的老师》一文,学生知道文章介绍的是人类的老师,大家想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人类从老师那都学到了什么?要知道,这些都是文章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潜移默化的教学文章的审题,要确定自己的文章该写些什么。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习作方法指导

写作的基本功要在平常的阅读课中习得,张志公说过:“学字、学句、学篇章,这就是写文章的基本功,基本功练好了,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本功练不好,肯定写不出好文章来。”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开头,对林冲的谦逊有礼和洪教头的傲慢无理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就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第三小节,结合课文文字交流对两人的印象,然后进行归纳概括,作者怎么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作者只字未提两人的性格,抓住了两人的语言、动作、心理与神态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告诉学生描写人物可以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与心理入手。

《郑和远航》一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而实际上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先后出使西洋七次。这是为什么呢?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七次远航,情况大致相同,没有必要都写上去,写出来后文字是增加了,内容却显得重复啰嗦了,反而使文章乏味了。凡事第一次意义非凡,印象最深刻,也是最隆重的,所以就写第一次。我追问,大家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就明白了自己作文时也要做到详略得当,避免重复啰嗦。我就适时提供训练,有学生写《勤奋的小明》一文,他准备写这样几件事情:小明每天回家认真作业;一个周六小刚去小明家,发现他在认真读书作业;劳动节小刚去约小明玩,他却要读书……学生很快就能指出,后面两个例子是重复的,选其一就可以了。

《天游峰的扫路人》中,为了表现天游峰的高和险,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方法“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

这些都是可以教授的习作方法,只要你有心,你会发现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习作教学方法可以渗透,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实实在在的开展习作指导。

3.在阅读教学中提供练笔的机会

我建议可以采取随文、随课练笔的方式。练笔不必是整篇文章,而可以是仅仅片段。

我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教学到变色龙的外形一部分,学生交流作者抓住了变色龙的全身、头部、身躯的特征有条理地来写。我就即时提供了一张可爱小猫咪的照片,让学生即时观察照片,模仿课文来介绍小猫咪的外形,为了降低难度,我提供了文字填空:这只小花猫_________。________脑袋上长着一对_______耳朵,眼睛_________,下面还有一张的____嘴巴,年纪不大却已经长了__________。它有着_____________的身躯,后面拖着一条________尾巴。有了填空学生就有了拐棍,学生毫不吃力的完成了任务。接着,我就让学生来描述我的样子。功夫不大,就有学生有条理地描述了我的外貌。

教学《早》一文中介绍三味书屋片断时,我设立了这样一个片段:读了这一段话,我们虽然没有到过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却对三味书屋的陈设有了清楚的认识,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可惜的是,老师一直很忙,没有到过大家的家里,也不知道你家的样子,那么你能来介绍一下你的家,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可以介绍你自己的小天地——卧室或者书房。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炼字指导

文章要写得好,还要注意遣词造句的准确与精到。《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一类科学小品文特别注重语句表达的准确性。如: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中间的“可能”一词表示了没有确定,不能去掉。《半截蜡烛》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似乎”一词表示不是真的发生,而是伯诺德夫人的感受,突出了伯诺德夫人内心的高度紧张。这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凸显出来,并告诉学生在自己说话与作文时也要注意用词的准确与精到。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副校长,中小学一级教师,邮编215326)